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老边 > 老边区概况

老边区概况

来源:区政府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8

【字号:

分享:

一、地域情况

老边区位于渤海湾东北岸,辽河入海口处,地处营口市城乡接合部,东、北与大石桥市毗邻,南与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接壤,西邻站前区和辽东湾。地形南窄北宽,属滨海平原,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21°56′至123°02′之间,北纬39°55′至40°56′之间。区城南北长为30.1千米,东西宽为14.2千米。全区总面积217.5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8.85千米。哈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营沈铁路、庄林公路(305国道)横贯南北;大营公路、营大公路连接东西。老边区委、区政府驻地老边区东湖大街35号。在辖区51个建制村中,有29个通双车道;在88个自然村组中,全部实现通硬化。铁路有沈大高速铁路、沈大铁路、营大铁路;高铁站有营口东站。高速铁路营口东站在区域境内,距区中心4千米;营口兰旗机场距区中心13千米,交通十分方便。境内有大中小河流34条。其中过境泄洪河道是大旱河、虎庄河、二道河(大旱河支流);境内引水河道是党家河、中心河;排水河道营柳运河等28条及花英台干渠1条。丘陵山地有大龙山、大平山、小孤山、五棺山、孤山5座,其中最高的五棺山海拔176.7米。境内属滨海平原,地势低洼,西南低,东北偏高,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在2—7米之间。地下水位高,一般在0.5—0.8米之间。

二、建制沿革

老边历史悠久。清初有马姓迁此定居,因家西面有一边沟,故称老边。境内曾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锤、夹砂红淘,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址和居住址(现老边区柳树镇西大村“大平山战国遗址”),唐代的高丽山城基,辽代土城遗址(原老边区二道镇土城子村“土城子遗址”),明清时代的城址和庙址等,新石器时期境内的大平山已有先民生活,经历代繁衍和清初拨民,到清底境内已村屯遍及。1908年,境内的107个自然村屯由海城、盖平两县分辖,其中归盖平县管辖有82个,归海城县管辖的25个。1909年,营口直隶厅成立,原由海城县管辖的25个自然村屯和原由盖平县管辖的65个自然村屯划归营口直隶厅。1913年,营口直隶厅改为营口县,各自然村屯同时归营口县。1935年7月,实行大村制(主村辖副村),老边区域仍为营口县和盖平县分辖,归营口县管辖的自然村屯有97个,归盖平县管辖的有13个。1938年,地方行政区域变更,为营口市、盖平县、海城县分辖,营口市辖27个村屯,盖平县辖62个村屯,海城县辖23个村屯。1947年秋,境内设立营口县柳树区。

1948年2月,营口第三次解放,再次组建营口市民主政府,废除旧区划,境内有营口市工农区和营口县江家房区、老边区、柳树区。1949年4月,营口市增设盐场区,将江家房区的村屯分别归盐场区、营口县柳树区。同年8月,撤销盐场区,其村屯分别归工农区和营口县柳树区。1950年春,营口市工农区改为营口市第五区。最高行政部门称为第五区公所,下辖8个行政村,2个街,包括造纸厂、石油厂宿舍共3808户,计18496人,行政区划基本形成。1954年有在原行政村基础上成立农业合作社,有工农兵合作社,钢铁合作社,光明合作社,新兴合作社,黎明合作社,前进合作社,曙光合作社,循渐合作社。1956年实行乡建制,境内置有9个乡,分属于营口市第五区和营口县柳树区。

1957年9月,营口市第五区正式改称营口市郊区。1958年9月撤销乡建制,成立营郊人民公社,隶属于中共营口市委、市人委。同年9月,国家扩建盐场,将营口市郊区16个自然屯并入区内其他村屯。1959年2月,营郊人民公社划归营口县,更名为老边区人民公社,8月15日复归营口市管辖,恢复营郊人民公社名称,同时将原划归营口纺织厂和营口造纸厂管辖的各村,划归营郊人民公社管辖。此时营郊区人民公社共辖江家房、路南、农场、花英台、郑家、柳树、太平山7个管理区。同年,营郊人民公社更名为营口市郊区人民委员会。1961年6月,撤销管理区,营口市郊区设置老边、路南、柳树3个人民公社。1963年将营口市站前区所辖的红旗人民公社划归营口市郊区管辖,全区辖93个自然村地。1981年10月,红旗人民公社更名为二道沟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村建制,路南、二道沟、老边改为乡。 1984年7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营口市郊区更名为营口市老边区。1985年全区辖老边乡、路南乡、二道沟3个乡,柳树镇、老边办事处、示范场。

1996年,老边区辖老边街道、示范场街道2个街道,路南镇、柳树镇2个镇,老边乡、二道沟乡2个乡。1998年,辽宁省政府(辽政[1998]12号)批准,撤销老边乡、二道沟乡,设立边城镇、二道镇。1999年,辽宁省政府(辽政[1999]69号)批准撤销老边区示范场,设立城东街道。2000年,全区辖老边、城东2个街道,路南、柳树、边城、二道镇4个镇。2005年,营口盐场(市直辖,行政区划上属老边区)西部区域成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东部区域仍为营口盐场。营口盐场和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由营口市直辖,行政区划上属老边区。2007年5月22日,省政府(辽政[2007]101号)批复同意将原属于老边区边城镇孙家村0.201平方千米的行政区域划归大石桥市金桥街道办事处李屯村管辖。2009年,撤销二道镇,设立沿海街道。调整后,全区辖、老边、城东、沿海3个街道,路南、柳树、边城3个镇。2010年6月,全区面积305平方千米,实际常住人口126745人。辖3个街道、3个镇,5个社区、60个行政村。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营口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老边区沿海街道办事处、路南镇大水塘村划入西市区;路南镇光明村、董家村、新兴村、大兴村4个村划入站前区;庄林路与嘉晨大道焦点起、向北沿嘉晨大道至营钢南路、向东至嘉晨东路、向北至中冶京城(营口)中试基地以西的盐田(约42平方千米)划入老边区,其余盐田(约252平方千米)划入西市区。老边区与西市区、站前区在2012年9月签订行政区划界线协议书,并埋设界桩,另有界线图和文字说明。

2019年11月25日,根据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老边区街道区划调整的批复(营政[2019]113号),将城东街道办事处与老边街道办事处合并,命名为老边街道办事处。驻址设在文化东路1号甲号。调整后老边街道办事处下辖鸿福社区、龙山社区、福安社区、康乐社区、山水文苑社区、宁园社区、通达社区7个社区;一村、二村、三村3个行政村。

三、行政区域

老边区是营口市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区辖边城、柳树、路南3个镇,老边街道办事处,共有51个行政村,12个社区。其中:边城镇16个行政村,1个社区;柳树镇18个行政村;路南镇14个行政村,4个社区;老边街道办事处7个社区,3个行政村。共188个村组。

四、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老边区土地面积217.53平方千米(不包括岛屿)。其中,耕地约5829.31公顷、园地约162.76公顷、林地约667.21公顷、草地约581.42公顷。商服用地约309.44公顷、工矿仓储用地约5202.95公顷、住宅用地约1817.36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288.26公顷。特殊用地约74.0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约1346.6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约5200.11公顷、其他土地约273.85公顷。

(二)矿产资源

老边区共发现1种矿产资源,其中:铁矿石储量约6087万吨。矿藏分布于边城镇于家洼子、王家、郑家、路南镇江家、老爷庙、赵家平房、新立和柳树镇后山村一带。

(三)动植物资源

老边区林木资源主要分布在河道及道路两侧。森林植被主要以东北和华北植物区系物种为主,木本植物共42科、78属、215种(含变种),主要树种有杨、柳、榆、刺槐、火炬、臭椿等。

(四)海洋资源

营口市自然资源局完成老边区“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重新调整老边区辖区内海洋生态红线区。完成老边区”全民所有自然资产清查”工作,对辖区内确权海域、08海岸线、领海外部界线、海域行政界线进行重新普查并建立数据库。海域面积约60万亩,海岸线长38.85千米。老边区海域处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气候条件优越,野生、养殖各种贝类和虾、刺参、海蜇、中国明对虾、中华绒螯蟹 (大闸蟹)享誉国内。

(五)水资源

区境内有河流 34 条。总长179.91公里,过境泄洪河流3条:虎庄河、大旱河、二道河(大旱河支流);引水河流2条:中心河、党家河;排水河流为营柳运河等28条,及花英台干渠1条。

五、国民经济

(以下数据摘自《二〇二四年营口市老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4.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亿75.2元,增长3.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62.1:3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8266元,比上年下降0.6%。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56.54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579.85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141.9公顷,豆类播种面积34.79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7.47公顷,比上年增加1.13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4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43.47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41927.73吨,比上年增加698.86吨,其中,水稻产量23210.87吨,玉米产量18605.31吨,豆类产量111.55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0021.1吨,水果产量2377.6吨。

全年猪肉产量0.2万吨,牛肉产量0.01万吨,禽肉产量0.61万吨,禽蛋产量0.37万吨,生牛奶产量0.01万吨。生猪出栏2.26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63万头。

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8433公顷,其中,海水产品养殖面积16433公顷,淡水产品养殖面积2000公顷,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含远洋捕捞)96484吨,比上年增加4664吨。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1524吨,比上年增加1524吨;海水产品产量64960吨,比上年增加314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实现营业收入427.7亿元,比上年下降13.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生铁700.2万吨,下降13.8%;粗钢725.2万吨,下降13 %;钢材684.9万吨,增长5.2%;耐火材料制品72.8万吨,增长16.9%;水泥45.89万吨,下降38.5%。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27.25亿元,其中,本年新签订工程合同额16.57亿元,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0.11亿元(不含省返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投资748万元),比上年增长7.8%。按投资渠道看,建设项目投资63.32亿元,增长0.1%;房地产开发投资16.79亿元,增长51.7%。在建设项目中,新建项目投资37.9亿元,下降8.0 %;扩建项目投资12.7亿元,增长252.8%;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12.5亿元,下降30.3%。全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45.2亿元,增长20.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16.8亿元,下降32.3%。

分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投资0.9亿元,增长203.3%,占1.1%;第二产业投资48.2亿元,下降4.5%,占60.2%;第三产业投资31.0亿元,增长31.9 %,占38.7%。

全年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比上年下降20.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6.2亿元,占7.7%,比上年下降40.7%;民间投资73.9亿元,占92.3%,比上年增长15.8%。                                          

全年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131个,其中,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35个,完成投资36.7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63个,完成投资31.2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中,全年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5068.3万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79.1万元;日用品类166.5万元;中西药品类12936.6万元;汽车类334496.5万元;石油类3225.2万元。

(六)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亿元,比上年下降7.6%。其中,税收收入9.2亿元,下降19.6%。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30412万元,下降35.7%;企业所得税5758万元,增长115.8%;房产税7430万元,增长2.2%。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173万元;城乡社区服务支出23300万元;教育支出1955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616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06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10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21万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9.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61亿元。

(七)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含幼儿园)41所,在校生11999人,教职员工1445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招生1039人,在校生2742人,毕业生846人;普通小学(含九年一贯制)招生870人,在校生5953人,毕业生1087人;幼儿园在校幼儿3304人。

截至目前(2025年4月)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99个,其中,医院 7个,卫生院 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总床位568张,卫生技术人员16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60人,注册护士911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108119人。其中,城镇人口68088人。全年出生人口501人,出生率4.6‰;死亡人口872人,死亡率8.1‰。

年末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31元,比上年增长4.2%。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01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4799人。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